龙应台 | 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“自己”二字

您当前位置:主页 > 教育 >


龙应台语录

你知道吗?象棋里头我觉得最“奥秘”的游戏规则,就是“卒”。卒子一过河,就没有回头的路……我发现,人生中所有的决定,其实都是过了河的“卒”。

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

爱,不等于喜欢,爱,不等于认识。爱,其实是很多不喜欢、不认识、不沟通的藉口。因为有爱,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。

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,还是“自己”二字。

日后的人生旅程,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──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?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,如星辰凝望,如月色满怀,我还奢求什么呢?

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,小时候

“我慢慢地、慢慢地了解到,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,不用追。”

写下这段话的龙应台,当时年近60,目送过儿子成长,目送过父亲离世。

最好的育子记录:《孩子你慢慢来》

最坦诚的母子沟通: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
最感人的亲情:《目送》

龙应台身上的标签很多,作家、学者、评论家、教师、一度从政……

30年前出版的《野火集》,抨击时弊,21天再版24次,被称为“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”。

但在这三本书里,她只是母亲和女儿,用温情笔触,写下20年来温暖的亲情读本:

第一本人生之书:《孩子你慢慢来》

34岁的龙应台当了母亲,面对初生的两个孩子,豪情化成了柔情。

从孩子开口说话、识字,到幼稚园毕业……点点滴滴,母子如何相处,母爱如何纯粹。

这也是人生三书中最温暖的一本。

“淡水的街头,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。

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,埃塞俄比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,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——我,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,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

……是的,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,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,用他五岁的手指。

孩子你慢慢来,慢慢来。”

第二本人生之书:《亲爱的安德烈》

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,一个51岁,一个18岁,一个在台湾长大,一个在德国长大,彼此观念天差地别。

安德烈14岁的时候,龙应台应马英九之邀,离开欧洲,返回台湾,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。几年后,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,安德烈已是一个184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,坐在桌子另一边,有一点“冷”地看着妈妈。

“我的可爱的安安,哪里去了?”

龙应台觉得儿子“爱”她,但并不“喜欢”她。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,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。于是,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。

“我就老老实实告诉你:没错,青春岁月,我们的生活信条就是俗语所说的‘性、药和摇滚乐’。只有假道学才会否定这个哲学。”——安德烈。

“安德烈:请你告诉我,你信中所说的‘性、药、摇滚乐’是现实描述还是抽象隐喻?尽速回信。”——龙应台。

就这样,母子俩以通信的方式,龙应台“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”,安德烈“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”。

36封家书,就是这本《亲爱的安德烈》。

曾经有位父亲特地找到龙应台,眼泛热泪地告诉她:

“如果不是你的文章,我和我儿子会形同陌路。”

第三本人生之书:《目送》

74篇散文,写母亲的老,父亲的逝,母亲的老、人生的离散。

其中的那篇《目送》,被称为21世纪的《背影》。

“作为父母的子女,作为子女的父母,彼此的身份,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——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,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永别。”

“有些路啊,只能一个人走”。

诚品年度畅销榜文学类第一名。

《亚洲周刊》年度十大好书。

马来西亚《星洲日报》读者票选最喜欢好书第一名。

《孩子你慢慢来》写了8年,《亲爱的安德烈》写了3年,《目送》写了4年。

20年来,这三本书温暖了很多人,这次集结成册。

一套6册,除3本书外,还有3册定制笔记本。

广西师大理想国出品,自藏、送人,都属佳品。

布面精装,大小适中,单手盈握,方便携带。

书名:人生三书

著者:龙应台

责任编辑:曹凌志、王家胜

书号:978-7-5495-5584-0

出版时间:2015年6月

开本:32开

页数:952页

册数:6册

收藏龙应台人生三书

【现实以上主义】好书推荐:

点这里,面对“自己”





《龙应台 | 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“自己”二字》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bjctxm.com//a/jiaoyu/20180907/12568.html
龙应台 | 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“自己”二字的上下篇文章
《龙应台 | 千山万水走到最后,我们最终的负责对象还是“自己”二字》相关文章
Copyright @ 北京创投新盟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23768号 联系我们
免责声明:本站为非营利性网站,部分图片或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无意中对您的权益构成了侵犯,我们深表歉意,请您联系,我们立即删除。